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郑大一附院9患者付高价器材费却未被使用 两名患者曾获赔

2021-12-31 08:20:15来源:新京报

3年前,63岁的王海森,不慎被电锯割伤左手拇指,送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治疗,住院及手术费共计6 2万元,其中2个

3年前,63岁的王海森,不慎被电锯割伤左手拇指,送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治疗,住院及手术费共计6.2万元,其中2个“微血管吻合装置”(医疗器械)的费用,占总医疗费的一半以上。

2021年12月9日,王海森到医院拍摄X光片时发现,这个植入体内、不可被吸收的进口医疗器械不见了。询问主治医师被告知,“手术时发现不适合,便没有使用。”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王海森的遭遇并非个例,另有8名患者遇到了同样的情况。9人入院时间在2016年至2018年间,时间跨度长达3年,主治医师均为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建。

12月28日,王福建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微血管吻合装置”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管通畅率,但为部分患者使用后,发现血管未通畅,只能裁切掉该器材重新进行血管缝合手术,以保证手术效果。

有专家称,微血管吻合装置价格高昂,且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即便使用失败,也有向患者告知、展示废弃器材的义务,否则无法证实在手术中使用。该微血管吻合装置代理商官网显示,该产品已在临床应用30年,吻合成功率高达99.3%。

12月29日,郑大一附院宣传处工作人员接到记者反映后称,将核实后给予回复,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收到回复。

患者关涛的收费清单中显示有吻合器一项、拍摄的X光片中却未见,此外还有其使用的吻合器合格证。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消失”的医疗器材

2018年1月,木工王海森在郑州市区一工地做工时,被电锯打到左手,导致拇指关节以上部位被切掉,出血不止,工友将其送入郑大一附院急诊科。

王海森记得,手术于晚间进行,早上醒来时疼痛难忍,询问医护人员为何不用药,得知已欠下了3万元的医药费。费用明细显示,手术材料费共计5.4万元,其中“植入类医疗器械使用登记表”显示,使用的2个“微血管吻合装置”花费了33600元。

因觉得费用太高,王海森于手术次日办理了出院手续。他表示,自己没有仔细看过住院消费清单,并不知道“微血管吻合装置”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在自己询问医护人员,“为何手术费这么高时?”被告知“用了两个支架。”

王海森称,他出院约1年后,有人曾找到他告知,这个价格昂贵的进口器材,在手术中并未使用,当时他没有相信。直到今年12月9日,有人再次联系他,建议他可以拍个片子看看。当天,王海森便在老家开封尉氏县人民医院拍摄了X光片确认,手术部位未见“微血管吻合装置”。

12月22日,王海森就此联系其当时的主治医师王福建询问。王福建向他解释称,没有安装,所以拍X光片不会显示,当时使用该医疗器材后,发现血管未通畅,便舍弃了该器材。但对于王海森“没用上,为何收取费用?”的追问,王福建未给予明确答复。

患者王海森从郑大一附院调取的“植入类医疗器材登记表”。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关键词: 郑大一附院 患者 器材费 未被使用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