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正文

中和农信如何织就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2025-11-04 15:50:28来源:今报在线

乡村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课题一、普惠金融滴灌,破解乡村发展“资金之渴”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

乡村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课题。其中,三农服务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助农机构,中和农信以其深耕农村市场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通过融合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持续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一、普惠金融滴灌,破解乡村发展“资金之渴”

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中和农信瞄准农村小微客户在生产经营中“用钱难”的痛点,充分发挥其农村普惠信贷服务的优势。其服务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注重产品的“低门槛”和包容性,旨在覆盖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户,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性。通过“进县入村,上门服务”的线下网点以及为银行机构助贷的模式,中和农信将信贷服务直接送达乡村基层。

尤为关键的是其科技赋能带来的效率变革。中和农信搭建了以大数据智能风控和AI助手为核心、覆盖全业务链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涵盖了营销获客、贷后管理、信贷风险等七大功能,已通过系统审批发放贷款超1800亿元,累计服务超260万位客户。在产品设计上,中和农信侧重于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及还款意愿,并采用灵活还款方式减轻压力,同时通过“线上+线下”风控体系确保业务稳健。此外,中和农信还将贷款产品与生产场景深度结合,发展农资、农机具等细分场景金融,并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引导农村绿色发展。数据显示,其平台累计交易客户数近480万名,其中约有310万名客户使用过农村普惠信贷服务,足见其金融服务的广泛触达。

二、科技双轮驱动,搭建现代农业服务新体系

面对“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现实问题,中和农信以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双轮”驱动,搭建全产业链农业服务体系。

在农业技术方面,中和农信的种植专家团队通过科学调研与试验,开发作物全生育期技术方案,并与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帮助农户实现便利增收。在数字科技层面,中和农信利用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多层级服务,解决了服务对象分布广、数量大、需求多样的难题。其专门开发的移动App结合电子地图,帮助一线服务人员实现乡村级地块的精细化管理。此外,中和农信自建的高标准智慧农业服务管理系统、供应链ERP系统、智慧拼车物流系统等,显著提升了业务效率。

科技的应用不仅限于管理。中和农信也在尝试应用卫星遥感和气象预警等智慧农业技术,并将自动驾驶、无人机等规模化农业技术推向田间地头。备受关注的AI大模型技术也被引入,为构建数字员工、赋能分支网点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这些技术手段,在最末端的农户和最前沿的技术创新之间搭建了桥梁,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技术普惠。

三、织密服务网络,践行的陪伴式服务

再先进的技术与金融产品,若不能有效落地,也无法惠及至农户。中和农信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其“在客户身边,陪伴式服务”的特色。通过搭建村级合作伙伴网络,组建了一支来自当地农村的“一站式农服站长”队伍。这些站长熟悉乡情,善于沟通,在总部技术支持下,作为连接器与放大器,确保科学技术方案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得以严格实施。截至2024年末,中和农信已拥有5800多名这样的站长,累计服务耕地超过220万亩。这一“毛细血管式”的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技术细节落实难、成本高的问题,降低了小农户应用新技术的门槛。

除此之外,中和农信还通过乡助APP开展直播助农,如在江西协助销售赣南脐橙,当天卖出1500单,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

四、平台融合共生,激发乡村振兴乘数效应

中和农信的成功实践并非金融、科技与服务三者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其构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了深度协同与价值倍增。其业务已发展成为覆盖农业生产、农村普惠信贷、生活服务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生态体系。中和农信的平台使得金融与农业综合服务相辅相成:例如,在提供养殖服务时,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型规划饲料需求,并在农户需要资金时提醒客户经理提供精准信贷支持。这种业务间的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和农信的快速发展。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演进,中和农信等三农服务机构将继续以其深入乡村的触角、科技驱动的内核和综合服务的生态,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书写下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