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禾迈股份:发行价涨了十倍再怎么我也不会亏

2021-12-22 16:31:18来源:格隆汇

禾迈股份,A股最贵新股,一签缴款28万。股民们中签如中雷,弃购金额高达3 63亿,创下科创板弃购金额新高,同时也刷新A股史上第三弃购纪录。

3、反思

在注册制大背景下,大A超募现象愈演愈烈。

截止12月20日,今年460家新股有266家超募,比例高达58%。这266家预计募集2357亿元,实际却募资3295亿元,超募规模合计938亿,占预计募集总额的40%。换言之,每计划募资10亿元,将至少超募4亿。再多的钱,也不至于这样豪撒吧!

266家IPO,一共有24家企业超募过10亿,禾迈股份50亿登顶全市场。而最喜欢超募的承销保荐商正是大名鼎鼎、行业排名NO.1的中信证券。

在禾迈之前,中信承销超募规模超10亿的项目有义翘神州、成大生物、中科微至、天能股份、普冉股份。

其中,成大生物首日上市暴跌27.3%:

中科微至首日上市,暴跌13%:

二级市场挂牌前,询价机构定价过高,把打新股的肉拿走了,有的只剩下了汤,有的还要倒割股民的肉。这也是今年新股频频破发非常重要的逻辑……

原来,审核制有23倍PE的潜规则。去年,科创板与创业板,一上市就把预期打满(定价过低,首日普遍翻数倍大涨),随后可能便是慢慢无休止、长达数年的估值回归。现在好了,一级询价市场就把估值抬升至无以复加的地步,接下来大概率会重演中石油的悲剧。

注册制,欧美港市舶来品。在成熟市场,新股发行利益江湖中,发行人(上市公司)、承销商(投行)、询价机构是利益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发行人与承销商利益是一致的,希望高发行价、高市盈率进而募资更多的资金。而询价机构作为制约方,发行价过高,手里的份额可能成为定时炸弹,被套巨亏。三方是割裂的、制衡的,且有法律制度、信披制度、严厉的惩罚制度跟上,相对保证定价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但大A的三方却可以联合抱团,相互支援,却似乎还没有严厉的、实质性的惩戒制度(比如刑责、罚款)。上一次,上纬新材询价机构联合抱团压价,并没有处罚动作。

这一次,哥几个坐下来,一起一个高价,大规模超募一把,然后找个小酒馆,哥几个论功行赏?以上只是脑补的猜测画面。

这种玩法,在香港新股发行市场叫“围飞”,是香港市场玩烂的割韭菜游戏,现在已经蒙不了人了。即便香港还有,也最多只是割韭菜而已,因为都是一些融资额非常小的公司会玩这个。大A不一样,一融多出50亿,简直就是韭菜根连根拔起啊!

禾迈现在这么玩,如果未来上市公司纷纷效仿,就会扭曲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最受伤的是谁显而易见。现在,是不是应该借着禾迈这一波管一管这帮人了!?

4、尾声

禾迈第一天上市,成交量44.8亿,换手率高达69%,位居A股第二名。今日,换手率仍然高达22%。很显然,对于225倍的禾迈,中签的绝大多数理性股民应该是卖出获利,另外热衷炒作的小股民因单手股价太贵接不起盘,然而昨天做多迹象明显,股价跳涨,背后应该有不少机构接盘。

流通股800多万,最少几个亿的资金就可以实现双位数的大涨,这对于游资们并不是难事。这里面包不包括参与询价的机构们进行自救诱多,我们不得而知。

于散户,禾迈45亿理财闹剧看戏即可;于监管,也是时候有人管一管了!

资本市场现在是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下国家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更承担着为科技创新新引擎提供弹药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股市兴,科技兴,国家兴。

如果任由害群之马,为了一己私利,沆瀣一气,往小的说,是扰乱资本市场的行为,往大的说,则是动摇资本市场根基的作死行为。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还资本市场一方净土,乃是大A股民最直接的内心独白。

关键词: 不会 禾迈股份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