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困局待解难言“顺风” 顺丰同城上市破发两连跌

2021-12-16 16:19:47来源:TechWeb

-9 26%、-3 09%,这是顺丰同城上市后交出的成绩。上市两天,顺丰同城的股价已经相比较发行价跌去了12%。作为一家独立发展2年,便登陆港交所

3年亏掉超15亿元 顺丰同城难翻亏损大山

作为快递市场上的头部品牌,顺丰此前一直在试水新业务,包括“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嘿客”等,但是都没有做出彩。相比较下,同城业务虽然也是在追随行业的热潮,但是无论是从业务关联性方面,还是从发展节奏上,都更符合顺丰的调性,在业务收入方面也是年年都大幅增长。

谈及顺丰,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服务好、质量高,当然价格也贵,顺丰同城亦是如此,走着较为相同的路线。从顺丰同城公开的客户类别来看,其也是一直在和一些高品质餐饮品牌进行合作,寻求更高利润的同时,也在维持自己的品牌形象。

从招股书公开的数据来看,顺丰同城近几年营收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到2020年,三年时间,营收从9.92亿元增加至21亿元,并在2021年继续扩大至48.4亿元,年营收增速达到了126%和129%。订单方面也是一样节节高升,近三年分别为7980万笔、2.111亿笔以及7.609亿笔。

不过,相比较营收方面的出色表现,顺丰同城则一直处于亏损之中。数据显示,近三年,顺丰同城亏损超15亿元,分别为3.3亿元、4.7亿元、7.6亿元。营业成本分别为12.2亿元、24.4亿元、50.3亿元。今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的净亏损就已经达到3.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城配送赛道中,亏损是很难迈过的一道坎,顺丰同城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为了扩张和市场规模,只能是牺牲掉利润。

从招股书来看,人力成本和营销成本是顺丰同城运营成本的大头,也是短时间内难以翻越的大山。数据显示,顺丰同城2020年的人力外包成本为48.6亿元占营业成本的96.6%,对比之下,同年其营收才为48.4亿元。

此外,为了在市场上保持活跃度以及与同行抢用户,顺丰同城在营销方面的成本支出也是居高不下。相关开支已经从2018年的1215.8万元到增至2020年的1.11亿元。

困局待解 顺丰同城难言“顺风”

借助顺丰的光环,顺丰同城赚足了流量和钱。如果说此前的独立只是单立个门户,这一次上市之后,就真的要自力更生了。

有一点需要确定的是,即时配送是一个好生意,未来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艾瑞咨询报告统计,中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至795亿单,2020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0.5%。

不过,在整个即时配送市场中,顺丰同城并不“孤单”,达达、UU跑腿、闪送、美团等,都给顺丰同城施加了不小的压力。而在追求盈利的路上,顺丰同城也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对于顺丰同城来说,未来如何降低人力成本占收入的比例,以及提升营销转化率,是其未来能否扭亏的关键一环。

从招股书可以了解到,为了降低人力成本,顺丰同城众包骑手履行的订单数量占总订单量的比例越来越高,2020年已经达到了88%。相比较专职骑手,众包骑手的履约成本要更低,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成本。不过,在成本降低的同时,顺丰同城还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服务质量和稳定性。相比较专职骑手,众包骑手的流动性大,很难保证人力。

而除了成本上的难题之外,顺丰同城对于“大客户”顺丰的高度依赖,也让其很难在即时配送市场提升影响力。数据显示,顺丰同城的营收主要来自于五大客户,近三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7.7%、67.1%和61.2%。其中,来自顺丰控股的收入占其同期收入的22.7%、19.4%和33.6%。虽说顺丰同城已独立上市,但业务上仍旧是依靠着顺丰这座大山。

还是那句话,上市之后顺丰同城就真的要“自力更生”了。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要提高单票的毛利、降低成本,尽快扭亏,早一步破解行业赔钱的局面。另外,顺丰同城当前跑得快不算真得快,还需要更好的耐力,拓展更多的零售客户,让自己跑得跟远。

关键词: 困局 顺丰同城 两连跌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