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正文

智能机器人上岗机场飞行区,鸟击事故防范迎来技术革新

2025-11-13 11:23:13来源:今报在线

在航空领域,鸟击防范一直是个重大挑战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行区正式引入申昊科技研发的智能驱鸟巡检机器人,该设备自10月1日上线以来已稳定运行至今,通过&ldq...

在航空领域,鸟击防范一直是个重大挑战。据统计,当一只1千克的鸟与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相撞时,冲击力相当于一枚炮弹,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空难与鸟类有关。传统驱鸟方式如人工驱逐、固定声波设备等存在效率低、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随着科技发展,智能驱鸟机器人正成为机场安全管理的新防线。

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飞行区正式引入申昊科技研发的智能驱鸟巡检机器人,该设备自10月1日上线以来已稳定运行至今,通过“自主巡检+多维驱鸟+智能管控”的创新模式,破解了传统机场驱鸟工作的效率瓶颈与覆盖局限,为大型航空枢纽的安全运维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典型实践。

机场鸟击风险是全球性航空安全难题,鸟类撞击飞机可能引发发动机故障、机身破损等严重飞行事故,直接关系到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与地区经济社会稳定。长期以来,国内机场的驱鸟工作主要依赖人工观察与固定设备:人工巡检不仅耗时耗力,在夜间、暴雨、大雾等复杂天气下还极易遗漏鸟群活动轨迹;传统固定超声波驱鸟装置每日仅能开展三次作业,难以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的持续管控,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鸟击风险。

此次落地的智能驱鸟巡检机器人,是申昊科技针对机场场景定制开发的创新产品,其核心优势在于对传统驱鸟模式的全方位升级。从硬件配置来看,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运动底盘,无需对机场现有路面进行改造,即可灵活适应飞行区草地、碎石等复杂地形;搭载高精度RTK导航系统与避障激光雷达,能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沿预设路线自主巡检的同时,通过电子围栏技术严格规避禁行区域,确保作业安全无虞。在功能模块上,机器人整合了“声学驱鸟+移动灭虫”的双重防控体系:声学驱鸟器可通过后台远程控制,释放针对不同鸟类习性的特定频率声波,避免鸟群产生适应性;移动灭虫灯则通过灯诱方式吸引并灭杀周边昆虫,从源头减少鸟类的食物来源,构建起“驱鸟+控虫”的长效防控机制。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背后的智能化管控生态。根据产品设计,机器人与充电房之间通过基站无线连接,充电房与近端基站(100米内)采用网线连接,远端基站则通过光纤传输数据,确保设备与后台系统的实时稳定联动。后台管理操作系统集成了实时监控、任务管理、数据统计、报表分析等多个功能模块,运维人员可远程下发驱鸟任务、调整作业参数,实时查看机器人运行状态与作业区域鸟群活动数据,实现“自主作业+远程管控”的闭环管理。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驱鸟“被动应对”的局面,让驱鸟工作更具针对性与高效性。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关键基础设施对安全运维的精准性、持续性要求日益提升,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正成为破解传统运维难题的重要路径。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此类智能解决方案有望在更多机场及交通枢纽落地推广,推动航空运输领域的运维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持续演进。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