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深圳援疆:种植海水稻 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2021-12-29 10:39:24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深塔友谊大桥为当地群众架起了一座致富之桥。帕乡万亩海水稻为群众增收致富。生态宜居美丽的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盼望十年的大桥终于修

深塔友谊大桥为当地群众架起了一座“致富之桥”。

帕乡万亩海水稻为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宜居美丽的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

“盼望十年的大桥终于修通了,感谢深圳援疆使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这是班迪尔乡干部再吐尼·巴依提路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肺腑之言。日前,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塔什库尔干河段,一座崭新的大桥建成通车。该大桥的建成,为当地群众架起了一座“致富之桥”。今年以来,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帕米尔高原上架起“深塔友谊大桥”

班迪尔乡距离县城30公里,地处314国道东部。全乡总面积2565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有613户2210人,以塔吉克族为主,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班迪尔乡是深圳援疆对口支援塔县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该乡有丰富的高原沙棘、雪菊、玛咖、豌豆等特色经济作物。由于县城和乡之间有塔什库尔干河的阻隔,全乡群众出行或到县城都要绕行十几公里,多走两个小时,这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不便。因此,修建一座桥成了当地群众几代人的期盼。今年6月,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通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在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投入1500万元修建一座大桥,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大桥修建期间,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据介绍,大桥修好后,当地群众能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让乡村振兴、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迈上“高速路”,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交通基础。另外,对于改善当地交通条件、提升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当地特色产业旅游及经济发展,尤其是强化“造血”新通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施工,“深塔友谊大桥”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在塔什库尔干河两岸。通车当天,当地老百姓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见证了这一载入史册的历史时刻,大家载歌载舞,欢呼雀跃。

“大桥修好了儿子再结婚”

班迪尔党委书记岳士芳表示,天堑变通途,班迪尔乡群众多年的心愿变成了现实,这座桥不仅是深塔人民的友谊桥,也是深圳带动边疆地区发展的振兴桥。今后,来高原旅游的旅客在桥对面下飞机后,便可乘我们村的旅游观光车到乡里体验原生态的塔吉克民族风情,乡里的万亩沙棘林、数百亩雪菊、玛咖等特色农产品也将通过大桥的建成转变为农牧民实实在在的收入,这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事业。

村民夏迪拉克·哈力克巴依告诉记者,“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没有桥时出一次门要绕很远的路,既浪费时间又十分不便,再好的农产品也没有人来买。现在大桥通了,我们干啥都方便,这真要感谢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为我们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以后我们的农牧产品足不出户就能卖上好价钱了。

在班迪尔乡,只要提起“深塔友谊大桥”,当地老百姓无不称赞这是一项惠民工程。采访中,记者还听到这么一个故事。村民克孜丽克力·达西买买提一家是全国“最美家庭”。老人以前去一趟县城骑毛驴要走8个小时,因为路途遥远,一年也只能去一趟。现在好了,坐上车听两首歌曲的工夫就到了,刚打的馕拿到县城卖还是热乎的呢。她告诉记者,儿子居马·亚力坤原本“十一”国庆节结婚,得知家门口要建一座大桥时,她愣是说服儿子等大桥建好了再结婚。“哥哥结婚那天,迎亲车队行驶在大桥上十分壮观,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我妈妈更是高兴得合不上嘴,老人的愿望实现了,哥哥也办了一个体面的婚礼。”孜丽克力·达西买买提的女儿苏力坦伯给木说。

帕米尔高原栽上了“摇钱树”

群众急切盼望的“深塔友谊大桥”建成了,下一步如何发展特色农业,围绕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引导全乡因地制宜开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早就谋划好了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美丽乡村”带来了“美丽经济”的蓝图。

班迪尔乡有1万亩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沙棘林,因是高原沙棘,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但没有提炼沙棘这方面的技术,沙棘果每年都白白烂在了地里,十分可惜。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了解情况后,就与有意在塔县投资产业项目的深圳卓越集团联系,让沙棘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随后,深圳卓越集团又与新疆黑果枸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姻,联合成立了塔县卓越愿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沙棘果的深加工。

12月21日,记者在班迪尔乡采访时看到,一个占地近10亩的现代化加工生产基地已经投入生产,沙棘原浆开始上市,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把一筐筐沙棘果运到烘干房烘干后再送到生产线,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深圳卓越公益负责人肖兴萍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分红。由于今年采摘的较晚,公司只收购了50吨沙棘果,合作社能有30万元的收入,合作社分红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她说,明年沙棘果成熟后就采摘保证能收购300多吨,这样合作社就有200万元的进账。“到2024年,保证村民在现有年收入1.7万元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肖兴萍进一步解释说,村民除了在合作社有分红外,深圳卓越公益20%的股份分红也将全部让利于村民。此外,村民们采摘沙棘果也有一份收入,每年采摘季,平均一个家庭就有3000-5000元的收入。这样算来,村民的收入就大大增加了,以后随着更多企业的进入,村民的幸福日子一天一个样啊!

肖兴萍称,深圳卓越集团以班迪尔乡为示范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元链接社会资源,到2025年,将其打造为具有先行示范特色的“拥有以沙棘为龙头的造血产业;建设以乡卫生院为依托的村民医疗健康保障;培育以社工站为中心的公共服务机构和以乡文化站为中心的乡村文化基地”的幸福乡村新典范。

塔县卓越愿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恰拉·兰盖力告诉记者,以前他靠打零工生活,每个月的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公司上班每个月就拿到3500元,不但收入稳定,而且在家门口上班十分方便。他说,没想到这沙棘果还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棵“摇钱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感谢党的好政策!”

打造喀什地区发展现代果业的标杆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表示,打造班迪尔乡万亩沙棘林项目是着眼“三农”长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是深圳援疆“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继续把产业振兴摆在重要位置,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综合考虑班迪尔乡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推动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该乡乃至塔县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岳士芳称,班迪尔乡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将充分发挥班当地的优势资源,不断加强党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积极培育果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果业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构建全乡现代果业新发展体系,拓展果业农村发展空间,让沙棘成为班迪尔乡经济做优做强的重要突破口,打造喀什地区发展现代果业的标杆,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种植海水稻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总要求。行走在喀什市帕乡你会发现,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贯村庄,花草树木绕屋旁,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村民们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安居乐业,心旷神怡。

帕乡位于喀什市的城乡接合部,也是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今年,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帕乡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已有资源;将生态旅游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开展技术培训、智慧输送;大力推进馕产业园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实现“村村有特色、村村有亮点”,各类业态蓬勃发展,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成为富民兴疆的一个缩影。

帕乡尤喀尔克喀库拉村,因水资源丰富、生态宜人,又因盛产海水稻被称作“稻乡泉村”。 近年来,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帕乡累计种植海水稻超过15000亩,生产优质海水稻6700余吨,带动了750户农民脱贫,为当地群众增收4500余万元,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村民努尔兰·艾孜别克家以前种植的普通水稻亩产仅150公斤左右,现在改种海水稻后亩产高达450公斤,仅此一项家里每年就增收一万余元。

“2021年全乡大面积引进海水稻种植,打造了万亩海水稻种植基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帕乡党委书记李笃民表示,作为受援地的帕乡,将依托深圳援疆优势、独特区位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美丽乡村”带火“美丽经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我们将充分发挥帕乡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建成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民族手工技艺展示、乡村文化娱乐活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建设“特色小镇”,让全乡人都吃上旅游饭

李笃民告诉记者,为加大乡村振兴的力度,因地制宜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协调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文旅与帕乡强强联合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打造“+旅游” 模式。即:产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构建一个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色的小镇建设项目。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将推进农村三产联动,加快农业生产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农村新业态、新动能,逐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性发展,让全乡人都吃上旅游饭的新格局。

在尤喀尔克喀库拉村,从上海来的邝沛琼在村里开了一家名为“缸缸好”的农家乐,她一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要不是受疫情影响,收入还会更多。由于邝沛琼经营有方,再加上食材又好,她的农家乐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来这里消费的客人络绎不绝。除了邝沛琼,尤喀尔克喀库拉村目前有6户村民开了农家乐,还有多家民宿。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大学生、乡村青年也纷纷回乡创业。

李笃民说,今年全乡累计接待旅游10多万人次,消费收入达300多万元,通过农家乐、民宿、电商中心等带动就地就业人员近百人。记者了解到,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夜间产业,带动旅游发展,促进百姓增收,帕乡还在喀什馕文化园、葡萄长廊分别设立了乡村田园夜市,目的就是让夜间消费成为一种新时尚,让城市有更多的烟火气,让群众的钱袋子鼓得更高,赚得更多。

发展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发展红色旅游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使爱国主义成为当地群众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投资2500万元打造提升的百年喀什馆于今年4月重新开放,让这些红色历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

提升后的百年喀什馆,从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迁等多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喀什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更加真实地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喀什各族人民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百年喀什馆是喀什变迁发展至今、民族团结和谐的见证点,让参观者对党的艰辛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立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参观学习不仅让我更加牢记初心使命,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92岁高龄的阿布都吾普尔·吾买尔老人回顾这些红色印记依然十分激动。他希望新生代们,一定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重温党的历史,切身感受党在创建初期所经历的坎坷与磨难,让一代代人不断汲取新的前进动力。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表示,充分发掘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提升红色旅游综合效益,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要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创新红色旅游的形式和载体,不断提升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助力乡村振兴。

尼雅黑鸡项目在南疆飞出了“金凤凰”

今年,在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招商引资和支持下,深圳华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喀什成立深喀农牧产销链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18村当地优越的生态自然资源,让群众在自家果园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养殖户代养深圳援疆尼雅黑鸡养在45天内由当初的1公斤增重到2.5公斤,养殖户便可得5000元的代养费,最多的能拿到2万元。公司对生态鸡实行100%订单收购这种模式很受养殖户欢迎,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真正做到了家家有鸡养,人人有事干,户户能增收的双赢局面。

18村第一书记付永强称,全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开拓致富新渠道,依托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发挥当地特有的林果原生态资源优势,引入深圳产销链龙头企业和新疆昆仑尼雅黑鸡原物种品种,搭建起“公司+合作社+农户”养殖模式,满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致富愿望,为传统产业植入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探索一条快速带动群众致富、有效增加集体收入的路子,深圳援疆尼雅黑鸡养殖项目在南疆飞出了“金凤凰”。

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坚持精心精准精细招商引资各环节,与投资者交心,服务上贴心,取得企业深层次认同,同时算好成本账,提高招商效益,实现“共赢、双赢、多赢”。此次项目的落地,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有条件的村建立合作社,开展规模化、专业化、产销一条龙抱团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18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 张国防 黄子芸 文/图)

关键词: 援疆 深圳 海水稻 种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