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收钱“背书”后果严重 该深究背后原因

2021-06-09 08:39:44来源:今晚报

一些有违常识、造假的工程项目,得到了专家的背书后匆匆上马;少数专家只顾拿出场费,不管项目的科学性;个别专家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

一些有违常识、造假的工程项目,得到了专家的“背书”后匆匆上马;少数专家只顾拿“出场费”,不管项目的科学性;个别专家竟然没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背景……据新华社报道,云南省纪委监委近日通报曝光了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专家假”“假专家”问题。

报道中说,今年4月,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云南省玉溪市督察发现,通海县采取弄虚作假手段,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主要涉及3个项目。经进一步调查,有29名专家参与了这些弄虚作假项目,他们都拿了数额不等的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出具了“同意”“原则同意”等意见,无一人给出“不予通过”意见或选择退出。云南省纪委监委指出,专家们丧失客观、公正、独立的科学研究立场,履行职责不到位,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工方“背书”,造成了严重后果。

重大项目在决策立项前请多位专家集体评估论证,就是为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给项目“会诊”,来判断项目及其被选方案的可行性、优缺点,以得到公正、公平、权威的结果。从报道来看,这29名专家大多来自当地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对口的政府部门,按理说从专业性上是有保证的。然而,面对问题明显的“有违常识、造假的工程项目”,他们选择拿钱之后“睁眼说瞎话”,显然突破了最基本的学术“底线”和“红线”。对此,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这些人的法律责任、追缴当初收取的赃款,以儆效尤。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为什么这么多的专业人士面对问题项目会集体“失声”?答案显而易见。从报道来看,这些人甘愿给“当地党委政府、施工方‘背书’”,说明涉及的问题项目都有政府部门的背景,相关部门选择这29人进行评审、论证,不过是走个过场,为了项目能“合理”上马。即使其中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最后的结果也很可能是要么换人,要么“不同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最终的评审结果里。对于这一点,相信涉事各方都“心照不宣”。

涉事专家固然需要追责、严惩,但更重要的是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查一查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贪腐、违法行为。否则,“甘愿”或者“被迫”出具“同意”“原则同意”意见的专家,仍会大有人在。

关键词: 收钱 背书 后果 严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