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汽车 > 正文

预计2022年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25%左右

2022-01-13 09:47:15来源:金融投资报

2021年表现抢眼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在进入2022年突然熄火,大部分概念股出现明显跌幅,一定程度上反应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的市场担忧;此外,

2021年表现抢眼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在进入2022年突然“熄火”,大部分概念股出现明显跌幅,一定程度上反应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的市场担忧;此外,之前较大涨幅产生的获利盘涌出也是下跌因素之一。然而,新利好的出现,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更大的拉动,对冲补贴退坡带来的影响。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板块出现明显回调,但产业向好趋势并未改变,在经过估值回归后,新能源汽车板块逐渐浮现更佳的配置点。

退坡影响较小

消息面上,乘联会近日发布了2021年1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巨大利好,根据最新发布的政策,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而补贴规模从原来预期的200万辆补贴规模上限没有锁定,将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放开,实际上带来了巨大的增量空间,补贴金额至少大幅增加了100多个亿以上的规模,对车市的拉动效应极其明显。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过去数年,新能源汽车主要由政策驱动,渗透率稳步走高。但从2021年来看,产业驱动模式逐渐向市场驱动倾斜,越来越多的优质新能源汽车上市,口碑销量双丰收。接受记者采访的汽车行业人士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在2021年的基础上退坡30%,虽然成本会转嫁给消费者,但随着接受程度的增高,退坡影响较小。同时,新政取消上限,会有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终端补贴。从市场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进一步加速走高。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市场拉动痕迹明显。在逐渐告别政策推动背后,预期补贴退坡不会产生显著影响。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从数据上看,2021年新能源汽车1-11月产销量分别达到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更达到19.5%。新能源汽车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并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了市场驱动,为补贴政策有序退坡创造了有利环境。

就目前市场预期来看,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仍将出现大幅增长。有券商分析师预测,2022年随着缺芯问题的缓解,因缺芯而积压的需求将得到释放,全年乘用车的总销量也会有所增长,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450-500万辆之间。乘联会预测则更为乐观,乘联会将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期由480万辆提升至550万辆,预计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5%左右。

估值压力缓解

从二级市场来看,受利好消息影响,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集体反弹,板块涨幅靠前。但在此前,新能源汽车板块遭遇了一轮较大的回调,部分个股跌幅一度超过20%,甚至30%。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回调有多重因素影响,前期涨幅过大带来的正常获利回吐,以及补贴退坡的影响都是其一。但就中长期来看,短线走势更多受消息面影响,产业链高景气状态并未发生改变。随着相关个股快速回调后化解高估压力,本轮回调反而给投资者一个更优的布局机会。

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内看好观点一直未发生变化。2021年是合资车企和外资车企新能源车型释放和销量发力元年,以特斯拉为代表,主流外资车企纷纷发布有产品力的新车型,剑指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有望成为国内销量的重要支撑,也将激发鲶鱼效应,刺激自主车企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有望建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品牌认知和消费习惯,加速电动化进程。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链上的各个细分领域机会凸显,龙头则将会率先受益。

由于各大车企发力的时间点不同,在行业属性上,新能源汽车的头部集中度更高。浙商证券分析师王敬认为,在竞争格局上,国内自主品牌全面领先于合资车企,比亚迪作为自主龙头有望受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2021年下半年销量大幅增长,动力电池业务逐渐开始外供,订单落地、电池创收将不断提高。整体来看,比亚迪所处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发展早期,未来空间巨大。而公司作为新能源车自主龙头企业,自研自产“三电一芯”。整车上,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迎来产品周期,未来公司业绩有望超预期。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锂电池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在锂电池领域中,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第一位置。从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1月11日宁德时代以31.8%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比第二名的LG能源解决方案高出10个百分点。巨大的领先优势,让宁德时代保持了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主导地位。东吴证券预计,宁德时代此前定增扩产135gwh,贵州基地、厦门基地等陆续开工,2022年年底公司产能将超400gwh。其中2022年出货有望超240gwh,连续两年翻番以上增长。(本报记者 林珂)

关键词: 达到 左右 渗透率 新能源乘用车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