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数字赋能 申城民心工程紧贴百姓“心尖尖”

2021-10-09 11:04:57来源:文汇报

这个国庆长假,家住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叶阿婆告别了配药难的烦忧。弄堂深处的街道睦邻分中心,此前进驻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这是便民就医民

这个国庆长假,家住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的叶阿婆告别了“配药难”的烦忧。弄堂深处的街道睦邻分中心,此前进驻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这是便民就医民心工程中为解决老年人“配药+看病”的新探索。老人不仅可在此远程问诊,还可在医院门诊暂停的日子里,实现“不出社区”方便配取常用药。

便民就医、多层加梯、早餐工程……今年以来,上海众多民心工程项目加码实施,不仅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便利感、获得感,也打磨出更适宜的“15分钟生活圈”。

老年人可以在“家门口”一键叫车,在街巷里弄便利配药取药;年轻人则可以随处找到营养便捷早餐,体验十分友好的智能健身驿站……

贴心贴肉的民心工程,让一个个“生活圈”始终以居民的感受为标尺,变得智慧便捷也充满包容温情,更成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鲜活演绎。

妥帖照顾烟火日常,更带来新期盼新畅想

国庆假期,不少选择乘坐高铁出游的乘客有了新发现:每天6时至9时,站点早餐推车上,包子、饭团、寿司、三明治等十几个品种一字排开,让人直叹“选择太丰富”。上海的这份早餐地图正不断拓容。从中西餐馆、社区食堂到便利店、早餐车,人们总能就近就便“吃饱吃好”。近期,首批早餐网点完成升级,纷纷挂上了印有“上海早餐”标识的灯箱,统一识别系统的背后更凸显质量的保障。

民心工程,紧贴着老百姓“心尖尖”,以小切口做实大体会,这也使得“15分钟生活圈”成为更为具体具象的抓手。

譬如,老公房加装电梯。长假期间,沪上不少居民小区的加梯工程并未按下“暂停键”。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静安区彭新居民区,过去3个月一口气签下21台加梯意向书,基本每周都有批量签约。在宝山区的大型居住区,今年以来,上了年岁的老新村加梯已成功竣工114台,不少老小区“整建制”圆梦。

全市层面,旧改纷纷提挡加速、顺利推进。国庆前夕,崇明区首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未来这里的百年老街将化身为文化生活街区,让人看得到过往也触摸到未来。还有些老社区借由针灸似的微更新,实现了生活功能的逐渐补齐。宝山九村是个老工人新村,今年国庆前,这里建起了智能健身驿站,聚攒了人气,也成为居民社交新载体、新空间。

再如,滨水岸线愈发可亲可近、可观可赏、可游可憩的“一江一河”。国庆假期前,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沿河步道开放,这900米岸线让人阅读到了城市的百年历史与独特品格。

民心工程落实落细于“15分钟”,妥帖照顾着烟火日常,更带来一种新期盼新畅想。

数字赋能,以“人”的需求带动城市发展

从“数字化生活”到“生活数字化”,折射出城市发展的要义——根据“人的需求”来进化,以需求带动发展。同样,数字化也充分赋能了“15分钟生活圈”,让这个生活圈的半径和维度更具象化为“高品质”。

随着一块块智慧大屏陆续启用,老人们与出租车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站在一键叫车屏前,老人只需刷脸,出租车司机便可获得订单信息。呼叫后台甚至还在算法中设置了“老人优先”,提升叫车体验。人们亲切地将这一智能叫车方案归结为“线上扬招”。今年以来,申城出行平台已推动“刷脸叫车”智能屏进驻沪上100个小区。未来,这块智能屏不仅将向1000个小区拓展,还将进驻部分电话亭,“荡马路”的老人也可随时随地方便叫车。

在生活数字化推进过程中,上海部分区域还聚焦“智慧商圈”建设,由此开辟出不少新场景、新模块。这个假期新开业的前滩太古里,成了沪上商业人气新地标。不少消费者冲着这里的智慧、环保而来。这里有星巴克全球最“绿”门店,店内近一半建材都可循环利用、升级改造或降解。与门店同步上线的,还有一套名为“绿色门店”的认证体系。从能源节约、水耗管理到废弃物处置……40余项可量化指标,在后台数据管理系统中一目了然,传递出更绿色低碳的城市发展与生活理念。

关键词: 申城 民心工程 百姓 心尖尖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