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上海乡村振兴路 大城繁华小镇美丽乡村兴旺

2021-09-28 10:49:08来源:文汇报

上海市郊,广袤乡村兴起了一种新职业——乡村建筑师。根据《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今年6月,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遴选建立了首

上海市郊,广袤乡村兴起了一种新职业——乡村建筑师。根据《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今年6月,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遴选建立了首批乡村建筑师名录。由此,建筑师们走进乡村,用他们的美学视角、美学语言,绘就都市乡野诗意栖居之所,也放大乡村振兴的美学、经济、生态价值。

昨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上海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建设主线,累计完成76万户农户村庄改造,累计评定169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将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串珠成链。

“美了面貌,更要富了口袋。”与会的常委会委员们聚焦这一话题建言献策。据悉,下阶段,上海将紧扣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大城繁华、小镇美丽、乡村兴旺”。

村民变股东共享发展收益

嘉定区华亭镇联一村,一场新乡村实验正让更多村民变“股东”。得益于全市首个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试点项目,村里的集体建设用地顺利腾挪盘活,释放出产业新空间,也让村民们共享发展收益。

联一村的实践并非个案。上海地产集团、临港集团等一批国有资本力量进驻乡村,逐步探索出日趋成熟的新模式、新方案。

“农民的收入来源应该更多元”,结合专项调研,“工资+租金+分红”的收入模式成为不少地方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秘诀。

审议中,委员们认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想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就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相关财政、税收政策。有委员提出,上海应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的民宿、众创空间等建设。通过盘活农村宅基地和房屋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文创及其他乡村特色产业,由此增加农民收入,使他们更有获得感。

为此,报告建议,要鼓励通过异地配置资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途径,统筹推进集体经济联动发展,让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共享收益。

生态之美如何转为收入优势

乡村振兴中,不同的村因各自资源禀赋和条件差异,导致了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市人大代表金银淑以纯农地区作比,认为乡村振兴中尤其要关注发展差异的问题,“防止一些地区被落下”。

她说,许多纯农地区受到土地规划、区域布局等重重限制,只能以种粮食、蔬菜为主。由于缺少产业载体,导致吸引力不足,人气不旺,乡村发展自然没有起色。

奉贤区吴房村也曾面临着此类困扰。村负责人盘了又盘,发现村里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农用地和空置率极高的宅基地。在探索实践中,这里主动盘活了“沉睡资源”,引进企业、餐厅、民宿等多元业态,并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由此入选上海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在远郊,像吴房村这样的村落还有不少。虽然它们的农业禀赋和土地资源得天独厚,但却深陷“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窘迫。

为此,委员们在审议报告时建议,探索构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特别是,构建生态保护成果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研究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纯农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当地居民的收入优势。

做强小城镇做优公共服务供给

审议中,有委员提出,小城镇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落脚点。无论是教育、医疗、卫生,或是商业、文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成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链接点,也是承接农村公共服务的枢纽码头。

调研中,委员们却发现这样的问题:不少郊区小城镇因为人口导出和产业凋敝,少了发展的活力与动力。实践中,许多建制镇、撤制镇,由于处在城镇建设末端,基础设施落后,其发展定位也模糊不清,在功能布局上缺乏与中心城区、新城的统筹考虑和衔接互补,这也让诸多公共服务政策和措施缺少了可以落地的物理载体。

对此,委员们在审议时建议,要重视小城镇建设的统筹布局,才能让乡村振兴有更为坚实的落脚点。

关键词: 上海 乡村振兴路 大城 繁华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