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心中有海海上有灯 我爱的上海永远不会老

2021-09-22 10:44:12来源:文汇报

走在上海的繁华街头,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灯,有人感叹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永远不老。这就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我也没有老,因

走在上海的繁华街头,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灯,有人感叹“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永远不老”。这就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我也没有老,因为我们是上海的孩子,心中有海,海上有灯。

——陈钢

初见陈钢,你绝对无法相信他已86岁了。他的衬衣是恰当的粉色,时髦、雅致,下颚线条利落,眼神波光潋滟,神情沉稳又不乏激情。光阴固然在他身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却又额外地赋予了他永不干涸的活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创作者、《金色的炉台》系列红色小提琴曲创作者、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掌门人……他用对美和爱的感悟,将自己的人生与海派文化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大家都在讨论到底什么是海派文化,我想海派文化首先就是‘海纳百川’。”作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作曲家、散文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钢在创作音乐的同时,几十年来致力于海派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

“比如说我父亲陈歌辛创作最广为流传的一些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永远的微笑》《蔷薇处处开》,其实在曲调上并不是‘洋’的,而是非常中国式的。但是他运用了当时风靡世界,却在中国音乐里还十分罕见的古典爵士风格来创作,演出后从上海流传到全世界。”

事实上,培养陈钢的上海音乐学院,这座中国最早的音乐高等学府之一,本身就是“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最佳典范:创始人萧友梅博士曾赴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教育奠基人黄自教授求学于美国耶鲁大学,老院长丁善德曾随法国作曲家娜迪亚·布朗热和“六人团”的阿尔蒂尔·奥涅格学习作曲,另一位老院长桑桐则是现代派大师、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的嫡传……当然最重要的是,上海音乐学院始终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是国内最早建设民族音乐理论和民族音乐作曲学科的高等院校。

海纳百川的艺术滋养、中西合璧的家学渊源,使得陈钢在作曲、写作之外,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传承海派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20年前,我是听故事的人;20年后,我变成了讲故事的人。”陈钢说,“上海的故事要一代一代讲下去,没有故事,上海就没有了血肉。”正是这个原因,2012年,陈钢和好友共同创办了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

“克勒门”从2012年第一期举办至今,诸多海派名流来到这里讲述他们的故事,延续着海派的文脉和艺脉。秦怡、马革顺……他们在这里分享上海故事,带领人们触摸上海的精致、温暖、品位、开拓、创意……而这也恰恰是这座城市给人最深刻的印象。

“全世界把上海称为‘魔都’,魔在哪里?就是魔在出创意、开先河、永远不老、总是新生。”陈钢说,“这里有中国第一部电影、第一个交响乐团、第一所音乐学院、第一个爵士乐队、第一家唱片厂、第一部电话……因为它是创意之都、创意之城和创意之首!”

“上海是永远不会老的——永远摩登、永远时尚、永远创意、永远面向世界。”86岁的陈钢依然如此年轻,爱玫瑰、爱音乐、爱上海、爱他所爱,在等待着更多新的讲故事的人,将上海不老的传奇一代一代传下去。 (文/王路)

陈钢,1935年出生于上海,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散文作家。1959年,24岁的陈钢与何占豪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作品。2017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的“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称号。

关键词: 我爱的 上海 永远 不会老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