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年总产量210万吨 栖霞苹果产业加速实现集群式发展

2021-07-09 11:29:32来源:中国食品报

年总产量210万吨栖霞苹果培育壮大《栖霞苹果方案》中明确了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四大产业发展优势。目前,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良好。数

年总产量210万吨

栖霞苹果培育壮大

《栖霞苹果方案》中明确了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四大产业发展优势。

目前,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良好。数据显示,全市苹果栽培面积达到100万亩,年总产量210万吨,种植农户13.8万户,占农户总数的近80%,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超过17000元,“栖霞苹果”品牌价值达66.31亿元。

栖霞苹果产业具有四大发展优势:

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栖霞地处北纬37度苹果黄金种植带,是烟台苹果核心区和主产地,具有独特的水土条件、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栖霞苹果“秀外慧中、质脆皮薄、酸甜适口、愈久弥香”的独特品质。

打造现代苹果产业体系。苹果种植面积大、产量高,拥有果品商品化处理流水线975条,年处理能力200多万吨。果品冷风库、气调库630多座,年贮藏能力100万吨。果品深加工企业21家,年加工能力60万吨以上。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0家、示范家庭农场13家。依托果园发展乡村旅游业,精品采摘园、开心农场、星级农家乐60余处,初步构建起以苹果生产为核心、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多元化、复合型现代苹果产业体系。

产业技术创新引领。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率先引进红富士苹果,为全国红富士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提供了典型示范。1990年前后,栖霞“刻、剥、拉”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和苹果套袋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得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进入21世纪,全面实施苹果全产业链提升计划,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果园覆草等一系列技术集成,开展老劣果园提质增效、苗木繁育脱毒化处理和“智慧果园”建设,果业管理技术始终引领着中国苹果的发展方向。

品牌效益日渐彰显。强化对“栖霞苹果”地理产地证明标识的规范化管理,规范栖霞苹果包装和标识体系,以标识管理强化品质控制,“栖霞苹果”入选第五批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大品牌的国际宣传推介,目前栖霞苹果已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提升了栖霞苹果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老龄果园等问题突出

全产业链亟待高度融合发展

栖霞市副市长林香志表示,近年来,栖霞把老龄果园更新改造作为打赢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的关键,打通一二三产,注重“种植、产销、生态、科技、文化”五链提升,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更好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栖霞苹果还面临现代化果园规模小、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不足、品牌培育力度仍需加大等问题,要进一步促进全产业链高度融合发展。

栖霞苹果产业以培育打造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苹果优势特色产业引领者为目标,以全产业链高度融合发展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聚集资源要素,优化产业要素配置、空间布局,通过聚力种苗培育、先进生产模式、商品化处理、加工、流通、品牌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远景目标、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果品创新团队和烟台市苹果自主创新高效育种技术团队等优势科技资源,布局建设“苹果多品种集成创新示范园”,实现苹果种植品种、栽培模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集成示范;规划布局以官道镇和观里镇两镇为中心的良种苗木繁育区,重点扶持壮大3—4个面积500亩以上的育苗企业开展规范化、脱毒化苗木繁育,着力打造北方最具影响力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启动晚熟富士品种“优中选优”工作,重点开展引种评价、芽变选种等研究,选育栖霞本土知识产权品种2—3个。在大力发展晚熟富士品种的同时,引进推广“红黄绿、甜香脆、名优特”鲜食品种和鲜食加工兼用品种,进一步优化丰富品种结构。

变革种植模式

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栖霞优化产业结构,转调发展方式,变革种植模式,着力培育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打造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实现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升级,推动苹果品质向高端提升。

加快现代栽培模式示范推广。改造提升传统栽培模式,按照“三改三减”技术规程,“三改”即:改品种、改树体、改土壤;“三减”即:减密度、减化肥、减农药,因地制宜、成方连片推进标准化果园建设,提高传统果园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地势较低的丘陵山地推行“梯改坡”,促进山地苹果的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等采用投资入股、订单农业等方式,建设以“百亩方”为基本单元的高质高效现代生态果园,进而推动“千亩方”“万亩方”等大型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化生产样板园。到2025年,更新改造老龄果园35万亩以上,基本完成低效老龄果园的升级改造,现代栽培模式果园达到10万亩以上。

实施果园土壤科学化改良。加强与省内外知名社会化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建立果园地力信息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为果园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和支撑。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在科学测土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新型肥料”技术模式,调整化肥使用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推广“水肥一体化+配方肥”技术模式,提高水肥利用率。推广“有机肥+果园生草”技术模式,通过增施有机肥、自然生草、人工种草、秸秆覆盖,有效解决果园增墒保水问题,提升果园基础地力,保护和改善苹果产地环境。

普及病虫绿色化防控。完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病虫监测网络,对果园的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风险监测,精准预警、科学指导开展病虫防控。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果园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善废旧反光膜、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严防违禁生产投入品流入苹果生产环节。

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依托烟台苹果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大数据智慧管理平台,以苹果生产“精准感知——智能诊断——智能作业”为主线,利用农业智能网联技术,开展一体化、数字化智慧果园建设,逐步实现从种植端到产品管理端全流程的可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安全品控。开发农业综合服务数字平台,研发短临天气预报、在线专家咨询、果园现代管理技术讲座、远程检测操控、飞防和施肥作业管理等数字模块,加快实现苹果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到2025年,建成数字化智慧果园8000亩以上。

促进果品安全化生产。建立“栖霞苹果生产标准体系”,发挥科研与技术推广机构、行业协会、规模化企业等主体作用,制定推广应用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的标准规程,助推产业和产品实现绿色发展。加大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创建力度,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引导规模以上苹果标准园区建立生产记录台帐制度,抓好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行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和苹果生产记录制度。依托物联网技术建立产地环境和果品质量数据库,加强苹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研判,加强果品产地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安全关和环境关。

《栖霞苹果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链条完整、结构合理、布局科学、主体集群、合作共享”的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链条构建基本完成,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其中现代化矮砧苹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年生产优质苹果260万吨,苹果良种覆盖率达到95%,现代苹果园机械化水平达到60%,苹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冷链贮运比例达到85%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1亿元,苹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20亿元,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支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苹果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 栖霞 苹果产业 加速 集群式 发展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