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

2021-03-05 10:45:23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未来工作的方向。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推进乡村振兴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未来工作的方向。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围绕“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这一话题展开了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国粮食产能站稳1.3万亿斤台阶,粮食安全有了根本保障,但要长期保障粮食安全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包括农业劳动力数量短缺和结构失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种粮成本上涨较快,种粮利益难保障;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等。

全国政协农工党界别小组在提案中表示,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但也面临粮食产业层级低、产业融合发展滞后、政策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全产业链角度补齐粮食产业短板,从更高层次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从粮食大国向粮食强国转变。

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严守18亿亩土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成为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农工党界别小组建议,必须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出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大扶持政策,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体系,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力度,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针对“藏粮于地”,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建设,建立管护经费拨付机制,把管护经费列入财政支持项目,设立专项管护经费。实行财政直接投资、财政补贴、财政奖补、社会资本投资等相结合的多元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研究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监督,项目管理部门及时监督项目进展情况,依托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升级各地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高标准农田“一图统管、一网通办”。

除了土地,种子也是粮食生产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农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在种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民革中央在提案中表示,种业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基础与核心,要加快推进种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同时,加强种质资源库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责任义务,扎实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力促育种创新与合作能力提升。

全国政协农工党界别小组建议,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破解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和“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尽快突破分子育种、生物防治、绿色高效肥料、数字农业等重大关键技术。

有了土地、种子,种粮食的“人”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力资本储备依然不足。大多数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农村劳动力缺乏、人才匮乏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一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表示,目前,涉农专业建设缺乏资金,涉农专业报考志愿率低、生源质量不高。未入选“双一流”的中西部农林高校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办学经费长期捉襟见肘。而涉农专业在招生中存在明显劣势,直接导致涉农专业生源不足、质量不高。

魏洪义建议,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基层人才能力培养提升计划”专项,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非“双一流”普通农林高校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支持这些高校根据产业导向、社会需求改造传统涉农专业,开办新农科专业。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完善选聘标准、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岗位职责、岗位培训和流动等政策措施,使基层工作的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朱奕龙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人才向农村,尤其是刚刚脱贫的地区下沉。例如,建立农村“土专家”人才库,采取财政补贴和创收分红形式,鼓励支持“土专家”指导农村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创业孵化园,让农民在“干中学”,使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成为农村创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的摇篮。此外,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收创业双丰收机制,引导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针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问题,李秀香表示,要调整粮食补贴政策,保障粮农收益,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发放的精准性和效能。通过建设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等,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数据的有效融合,使粮食生产补贴的发放有科学依据和基础,提高补贴的精准性。

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补贴力度。对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规定一个相对较高的基准保障金额,该基准金额至少要覆盖粮食种植的物化成本,而且要尽量与粮食主销区持平。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抓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粮食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唐仁健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要强化政策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体系,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

关键词: 端牢 自己的 饭碗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