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理财 > 正文

焦点快看:回眸2022 | 群山披绿 林海生金——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2023-01-10 13:53:34来源:榆林发布

回眸2022|群山披绿林海生金——榆林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年关将近,走进榆林各大商场超市,处处皆是浓浓的年味,市民们穿梭往来,争相选购心仪的年货。

品类繁多的年货中,榆林本土的陕北红枣、山地苹果、海红果酒等林产品表现抢眼,很多产品甚至已经远销海内外。做好山水林田坝草沙文章,榆林用实践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下的美丽城市典范,持续推进身边增绿、群众增收,绿色已成为榆林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资料图片)

2021年9月10日,游人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苹果采摘园采摘苹果。

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吃上“生态饭”

2022年,榆林雨水丰沛,黄土高原上林木长势较往年都要好。得益于此,米脂县杨家沟村果农刘正旗去年经营的500亩山地苹果产量高、质量好,商品率超过七成,批发价格每斤最低也有5元。临近年关,苹果的价格和销量同步走高,他高兴地合不拢嘴:“今年我计划打造新的苹果观赏园和采摘园,让杨家沟山地苹果的品牌更加响亮。”同样热销的还有榆林好婆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蛋白杏仁粉。去年,榆阳区南部山区的大扁杏喜迎丰收,出仁率达到80%。企业加大马力组织生产,产品则远销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省份,深受消费者喜爱。“从开口杏到杏仁果再到杏仁粉,在党的惠企惠民政策支持下,我们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有信心把榆阳大扁杏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并一步步走向国际市场。”该公司负责人胡艳珍说。去年以来,榆林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价值转换机制,因地施策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林业碳汇、森林康养、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等,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吃上“生态饭”。截至目前,榆林已发展各类经济林355万亩,初步架构起红枣、苹果、核桃、“两杏”等独具特色的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形成红、黄、绿各色相融的经济林果产业新形态,建立起集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体系,2022年全市林草总产值达115亿元。

共绘“榆林绿”

榆林作为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严重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一度极其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塞上儿女不畏艰难、开拓创新,将一株株鲜活树苗种植在广阔的大漠间,使陕西成为全国首个完全“拴牢”流沙的省份,并荣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创造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绿色奇迹。

生态公园美如画吴志林摄

绿色是一代代榆林人不懈追求的梦想。久久为功,积木成林,2022年,为推动沙地再治理,榆林市启动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市委、市政府高规格、高强度、高标准推动林草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全域“增绿”,全市累计投入林草项目资金26.22亿元,完成营造林及种草109.9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000万株,建设生态廊道430公里,打造森林村庄50个、美丽乡村50个、生态振兴示范村20个,全市森林覆盖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可控制12%的沙化面积。同时,榆林还针对沿黄优生区80万亩枣林实施政策补贴;筹集社会资本4亿元实施“塞上森林城”营造林33.2万亩,同46家投资主体签订协议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启动碳汇林建设试点,与华能陕西榆林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约,投资3亿元营建碳汇林15万亩。守护新家园

打生态牌,走绿色路,这是榆林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2022年,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还聚力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护绿”“守绿”,让碧水青山成为美好生活的新常态,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美丽榆林。

绿染山川 高碧波摄

其间,榆林全域实施封山禁牧,并同延安市建立封山禁牧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年开展市级封山禁牧督查两轮,开展专项督查检查两次,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偷牧乱牧行为。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全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和人员伤亡,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1.67%、65.81%。开展2022年清风行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野生动物巡护救助工作,全年放生野生动物117只。对古树实行挂牌与养护“双重”管理,开展野生草本植物调查,已调查50科161属230种植物,较2012年新增22种。2022年,市林业部门还对搭载神舟十三号进行太空育种的樟子松、文冠果、长柄扁桃种子开展了播种育苗良种选育,选送杜松、侧柏等种子搭载神舟十四号进行太空育种,选送海红果、酸枣等种子搭载神舟十五号进行太空育种;胡杨引种试验总结出7种技术措施并进行大田推广,有望解决沙区治理树种单一问题;累计完成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接红松技术示范与推广等科研课题17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性专利25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榆林四季松柏长青、瓜果飘香,林产品琳琅满目,加工业蒸蒸日上……榆林干部群众正以接续奋斗的姿态,紧盯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五个百万亩基地”,持续推动市域国土由“浅绿”向“深绿”迈进。

责任编辑 王轩

关键词: 野生动物 经济林果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