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理财 > 正文

双循环格局下食业如何迎接新消费?科技是关键点

2021-05-24 09:31:03来源:中国食品报

在日前于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由商业发展中心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食品饮品科技创新发展峰会暨第六届

在日前于海南省海口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由商业发展中心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食品饮品科技创新发展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商业发展论坛”以“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消费”为主题,围绕食品饮品行业服务国家战略落地、推动民族品牌振兴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是机遇

去年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生产与消费双领先的中国食品饮料产业,其经济地位、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再次受到国内外关注。对此,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商业发展中心顾问龙永图认为,大力促进消费有利于在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满足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使国内消费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中最重要、最牢靠的推动力量,让全世界共享更大的中国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市场的当下,将过去以出口为总基调的外贸政策调整为出口、进口并重,不仅利于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利于适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更有助于适应疫情后全球贸易形式和消费形式的变化。

龙永图解释,据相关报道,截至3月底的统计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人口额外节省了超过40亿欧元的财富,这些财富被存储起来等待各经济体的逐步开放,因此,疫情后全球可能会迎来“消费的狂欢”。对于疫情控制较好、复工复产较早的中国来说,把握这一机遇,可以更好“满足国内的需求,构建完整的内需体制”,龙永图说,“多样化的需求将引导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供给将创造新的需求。”对此,他建议,国内食品饮料行业要用科学精神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增强服务消费竞争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构建新的消费体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商业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赵晋平表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这意味着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扩大进口特别是优质消费品的进口将是消费行业面临的重要机遇——无论对于外国商品进口、原辅料在海南岛内加工,还是离岸贸易等金融服务来说。赵晋平建议企业利用好海南的相关免税政策,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以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商业发展中心主任刘颖霞介绍,海南自贸港在双循环格局下的新消费是行业面临的新机遇,要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战略落地,助推民族品牌振兴、企业转型升级。

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姬国辉介绍,海南在食品饮料行业方面拥有天然的原材料资源优势,其地域优势助力食品饮料研发挥积极作用。针对海南热带水果“一旦形成产业以后就存在原料相对不足的问题”,当下的开放政策使得东南亚市场水果得以更好进入海南。未来在海南进行进口水果的加工将极具有潜力,“虽然海南自身的水果产量不太大,但是利用好国外资源,同样也可以把水果产业做大。”姬国辉说,希望“把海南打造成一个食品饮料研发和产业发展基地”。

科技是未来食业发展关键点

具体到食品饮料行业的未来发展,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益海嘉里集团油脂部总监涂长明认为,科技正在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带来大量机遇。他举例说,益海嘉里尝试实践的“水稻循环经济”把水稻“吃干榨尽”,稻壳发电和生产活性炭不仅提高了行业效能、提升了水稻附加值,利用米糠生产的稻米油更是在满足高品质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事业、零售事业中国区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也提出,利用科技推动“新农业”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生产出更多的物美价廉的优质农产品、食品,满足广大人民对于安全、优质、美味的高端食品的需求,是百年大变局下企业助力农业“新常态”构建的重要工作。“我们正在大规模推进新农业的发展,希望为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一些跨越式发展新的模式,做出系统性实践,推动行业进步。”

数字化变革如火如荼,如何打造数字经济中的新优势?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介绍,京东线上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的制造业、服务业及消费市场大幅回暖。未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数据流转与技术创新将更好助力数字化、智能化的经济模式。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事业群副总裁熊斌就零售模式由“远场到近场”的转变进行了介绍。熊斌解释,所谓远场电商是指产品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消费者较远,这种模式可以让消费者买到全国、全世界的产品,商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产品卖给全世界的用户;而近场电商则指商品距离消费者更近,一般是在3—5公里之内,也被称为“温重急鲜”——即有温度的、有重量的、着急使用的物品以及生鲜。消费者对其的需求不再是过去“大卖场一次性采购”,而转变为“短时间配送到家,随时随地可以满足”。在此机遇下,熊斌表示,2016—2020年,“温重急鲜”等到家业务增速达64%,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对于传统线下零售企业来说,如何做好软硬件投入、建立整体商业模式、把线下优惠“搬到”线上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新零售品牌来说,获取更多消费习惯、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对不同业务、不同品类的需求,帮助消费者实现更好的近场体验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圆桌论坛上,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瑞林也提到,在《支持快递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融合发展的意见》与快递进厂、进村、“出海”“两进一出”工程等的指导与规划下,入场物流、仓配一体化、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大力布局和发力下,快递行业正在更积极、高效地服务食品行业。期待未来能与食品行业进行更有效地对接和交流,以更好地融合发展。

人口红利下食业各品类要看准趋势

“中国的快消品应该说是最有活力的一个行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说,消费升级后,中国人口红利优势尽显,这从不少世界500强品牌在中国市场“飚红”的业绩可见一斑。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享受这一红利?朱丹蓬对中国快消品行业8个主流品类的市场趋势进行了分析:

白酒行业总量来说稳中有降,“三香鼎立”,浓香总量会下降,酱香清香会上升。酱香将于2020—2024进入高速发展、高速扩容阶段,并在2025年进入品牌规划期,2025年再进入白酒酱香领域的品牌,其机会变得渺茫。

葡萄酒行业受疫情影响,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已经进入品牌调整期,在部分进口葡萄酒调整市场策略之后,国内企业能否抓住这一“空窗期”非常关键。建议像法国一样利用“产区”来打造国产品牌。

啤酒行业2018年以后,中国的啤酒进入产品结构的重构期,在消费升级的倒逼之下,高端啤酒产销两旺。随着新生代人口红利的不断叠加,啤酒行业大有可为,但行业已略显固化,“新玩家”机会受限。

饮料行业高端化、功能化、小众化、低糖化将成主流标签,矿泉水、气泡水、咖啡和新中式奶茶四类增长空间值得期待。

乳品行业低温鲜奶、奶酪和高端酸奶将成未来的主要竞争赛道;随着消费升级和新生代崛对颜值管理、健康管理的诉求不断提升,乳品的“大健康”功能迎来利好;随着国潮、国货的流行,国产品牌将继续高速发展。

调味品行业随着餐饮行业发展和“烹饪小白”的不断增加进入高速成长期,前景看好。

保健食品行业疫情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曾经的“中老年行业”开始年轻化,进入“精准细分的年代”,向着低龄化、全食化、全民化方向发展。行业要想形成规模,需要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和资本化。

休闲食品行业正在从“休闲”属性转变为“刚需”属性,休闲食品正餐化、正餐食品休闲化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同质化、渠道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制约了发展,想做得更强、更大、更精、更透的企业需要做全产业链布局,打造知名品牌。

关键词: 双循环 食业 新消费 迎接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