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兴隆壮大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5-04-22 13:53:10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走进兴隆县半壁山镇靳杖子村高老太食品(兴隆)有限公司的冰糖葫芦生产车间,浓郁的糖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熟练地将一颗颗红润饱满的山楂穿成...

走进兴隆县半壁山镇靳杖子村高老太食品(兴隆)有限公司的冰糖葫芦生产车间,浓郁的糖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熟练地将一颗颗红润饱满的山楂穿成串,蘸上晶莹的糖浆,冷却后包装成箱。这些色泽诱人的冰糖葫芦,即将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渡重洋,成为海外市场的“中国味道”。

“我们选用的是兴隆本地优质山楂,糖浆熬制的火候、温度都有严格标准,确保每一串糖葫芦都酸甜适口、酥脆不粘牙。”企业负责人朱维加介绍。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单体冰糖葫芦加工厂,年加工山楂1000余吨,生产各类山楂制品1200余吨,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兴隆冰糖葫芦”成为地方特色品牌,更带动了周边乡村的产业振兴。该公司与得山、靠山、驴叫等村签订了长期山楂收购协议,让农户种植的山楂有了稳定销路。

更让当地人自豪的是,在兴隆县政府的推动下,冰糖葫芦走进了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的会场,让代表委员们品尝到“兴隆味道”。如今,企业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商超、电商平台热销,还出口至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让小小的山楂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链”。

如果说冰糖葫芦代表着兴隆的传统产业升级,那么在大杖子镇车河口村的百佳卉兰花产业园,则展现了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

走进产业园的智能温室,仿佛置身于兰花的“科技工厂”,一排排玻璃瓶中,嫩绿的兰花幼苗在精准调控的光照、温湿度环境下茁壮成长。环境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空气和土壤数据,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设备根据植株需求精准供给营养,水源热泵系统保持恒温恒湿,确保每一株兰花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据产业园负责人刘小双介绍,目前园区已建成2800平方米的组培室和10余个现代化温室大棚,培育蝴蝶兰、石斛兰、文心兰等200多个品种,年产量超过1500万株,年产值达数千万元。

科技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益,更让当地农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致富”的转变。产业园常年雇佣100多名村民,负责育苗、移栽、包装等工作,带动了群众增收。村民夏文伶笑着说:“现在在兰花基地上班,既能学技术,收入还稳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如今,大杖子镇的兰花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亩,成为当地农业转型的新标杆。未来,产业园还计划拓展观光农业、花卉深加工等业态,让“兰花经济”绽放更绚丽的色彩。

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生态宜居、治理有效。走进雾灵山脚下的塔前村,干净整洁的街道、错落有致的民居、设施齐全的养老服务中心,无不彰显着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独特魅力。村口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塔前村的“明星工程”,内设医疗室、活动室、餐厅等,为村里60岁以上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服务。

塔前村的巨变,源于一套创新的乡村治理模式。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发介绍,村里推行“一总四包”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即“支部书记负总责,两委干部包片、村民代表包胡同、党员包户、户主门前三包”,确保村庄环境整洁有序。同时,村里大事小情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

“以前村里开会没人来,现在只要是涉及大家利益的事,村民都积极提建议。”王长发说。多年来,塔前村先后完成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数字化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雾灵山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提升村民收入。

塔前村的成功经验正在兴隆县推广。目前,兴隆县打造了雾灵山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涵盖6个镇28个行政村,在示范引领带动下,全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传统农业焕发新生,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乡村治理创新探索,文旅融合激活“美丽经济”——兴隆县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以绿水青山为纸,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记者马心依 通讯员张天宇 吴亚平 黄宁)

关键词: 兴隆县半壁山镇 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冰糖葫芦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