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彩礼不够,贷款来凑?网友:“彩礼贷”的贷款不用还么?

2021-03-19 08:28:55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校园贷医美贷租金贷培训贷,近年来各种信用贷名目花样翻新,其背后的消费隐患也困扰许多用户。即便如此,仍然有新的消费坑出现。今天(3月17

“校园贷”“医美贷”“租金贷”“培训贷”,近年来各种信用贷名目花样翻新,其背后的消费隐患也困扰许多用户。即便如此,仍然有新的“消费坑”出现。今天(3月17日),又有一款名为“彩礼贷”的金融产品登上热搜。

彩礼不够,贷款来凑?

什么是“彩礼贷”?它能引起关注,起因是一张某地方商业银行推出产品的宣传海报。海报上,“彩礼开销不用愁,‘贷’来稳稳的幸福”的广告语道出了“彩礼贷”的产品用途:彩礼不够,贷款来凑。

“最高可贷30万”“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贷款用途为新婚旅行、购买首饰、家电”等宣传词汇刺中了很多网友的隐痛。有网友认为,“彩礼贷”本质是一款消费贷产品,背后仍然是“天价彩礼”婚嫁陋习。

实际上,对于“天价彩礼”的问题,国家早已推出文件意在遏制此类现象。

2019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去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自今年实施的《民法典》也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带来关于遏制农村天价彩礼陋习的提案。他认为,这种陋习不仅侵蚀社会风气、颠覆公序良俗,而且导致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加剧了农村家庭养老风险,影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危及乡村发展和社会稳定。

在全社会痛斥和整治此现象的背景下,地方商业银行推出“彩礼贷”,引来外界对其“为天价彩礼站台”的质疑。

据媒体报道,该银行客服人员表示,银行并未推出“彩礼贷”产品,日后也没有上线安排,只是宣传部门做的宣传。

即便如此,外界的批评声浪仍然密集。

媒体、网友下场发声,“彩礼贷”不合时宜

新华网发表《“彩礼贷”这种玩意儿,连宣都不要宣》评论称,手机快活贷,人间笑骂钱。虽然该银行对媒体回应此海报仅限宣传,不会真的推出类似贷款。但在这里真的奉劝一句,这种玩意儿,宣都不要宣。

央视网发表《撩拨社会痛点 对民间陋习煽风点火》评论称,“彩礼贷”看似解决了个人“结不起婚”的痛点,但撩拨了社会的痛点。“彩礼贷”看似解决了婚前问题,但婚后的债谁来背负?这难免带来婚姻矛盾。该银行的做法,有悖于公序良俗,也不符合银行严肃经营的商业准则。

光明网发表《“彩礼贷”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用“哪壶不开提哪壶,试图挑战公序良俗”来形容这一产品。光明网评论称,本身公众已经对天价彩礼、结婚贵等问题就很有意见,而很多地方也正在移风易俗,试图遏止天价彩礼的问题。此时突然推出“彩礼贷”,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试图挑战公序良俗。

光明网还称,这张所谓的宣传图片上,“情侣一方需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等内容,也会让人不适:这是歧视其他职业吗?

《北京日报》对此评论称,看似“雪中送炭”,实则“火上浇油”,如此撩拨社会痛点,是在给陈规陋俗站台、给除旧布新唱反调,是对公序良俗乃至法理的挑战,吃相实在难看。

《南方日报》对此评论称, 银行想创新,推出一些新产品,满足大众贷款需求,无可厚非。但是,银行不能为了赚钱,就可以不讲底线,公然宣传或推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产品,挑战社会公序良俗原则。

除了媒体下场发声,网友们的讨论热度也很高涨。在新浪微博,“如何看待彩礼贷”话题获得1.5亿次的阅读。以下为部分网友评论节选:

——@二水雨路:如果囊中羞涩,婚事从简不是更好。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辛苦还贷的不还是小两口。

——@瞭望使者:这不是助长歪风邪气吗?

——@指尖温度GS :如果真的没钱建议先多攒点钱而不是借钱结婚。

——@孙明展:居然还为这种恶风俗提供信用额度,实在匪夷所思。

——@YesIDove:这种宣传之后,会不会给大家造成彩礼30万是标配的潜意识?

——@小兔神仙赞:贷款就是轻松一时,补上的时候可吃力了。最好还是有多少花多少。

——@树深见鹿sss:银行无德,助长彩礼风气,与当前国家倡导方向背道而驰!

——@Hxxtting:难道最主要的不是两个人的感情和人品吗?彩礼这东西能让你一本万利?睁大眼睛挑对人才是最重要的吧?

——@吃瓜熊猫:贷款了是不用还么?引导错误的消费观金钱观,主导提前消费,及时行乐。(记者 杨琳)

关键词: 彩礼 贷款 彩礼贷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