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股票 > 正文

每日看点!见证绿色发展实践从“新芽”到“大树” 第二届环境日沙龙今日云上举办

2023-06-05 19:12:4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中国人追求的愿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自古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中国人追求的愿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资料图)

6月5日,“第二届环境日沙龙暨清馨2023实践先锋项目发布”活动在线上举行。沙龙以“和谐共生数智赋能”为主题,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指导,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进行学术支持,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众多专家学者与领军企业高管齐聚,共论绿色实践路径与意义。

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夏光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在经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进入新时代,而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企业责任很大,但机遇也很多。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则指出企业ESG实践不是成本是投资,回报在未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深耕环境产业,他提出,多元协同或将推动环境产业再次升级。

此外,作为乳业ESG实践的先锋,蒙牛集团(02319.HK,股价30.45港元,1203亿港元)分享了其三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架构;全球化科技企业联想集团(0992.HK,股价7.51港元,市值910.82亿港元)则提出“数字化可持续和低碳发展是全球经济转型的第三波浪潮”的判断;小米集团(1810.HK,股价10.92港元,市值2734.32亿港元)展示了其引领整个价值链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金发科技(600143.SH,股价8.84元,市值234.9亿元)提出循环经济是解决塑料污染的关键路径。

线上聚首——领军企业坚持绿色发展探索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从2009年到2021年,主动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从371家增至1112家。在行业领军企业间,ESG管理更已蔚然成风。

联想集团标准与环境事务总监、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刘微表示,相比传统高能耗行业,科技企业虽然不是单点能耗耗电最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但却是供应链较长、产品特性复杂、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总体耗电量较大的行业。联想集团在2020年完成了10年减碳92%温室气体的目标,承诺到2025财年减少1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上述目标,集团持续进行了不少探索,如不断增加可再生材料的使用,自研解决方案。

而小米集团去年也大手笔加码了清洁技术的应用。据小米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陈霆介绍,2022年度,小米集团在清洁科技领域研发投入在整体研发投入的占比超50%;应用了清洁技术专利知识及产品的相关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9.7%。另外,集团在智能工厂、高效能技术研发等方面有所布局,主要在5G与信息传输省电技术、屏幕省电技术智能省电技术、低耗能的人工智能(AI)、充电技术等方面展开探索。

对于乳业龙头蒙牛集团,工厂和牧场是其绿色实践的两个重要端口。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表示,2022年集团对标联合国SDG、主流ESG评级,结合自身业务制定了覆盖环境、社会、管治的ESG战略——“GREEN战略”。目前蒙牛全国43家工厂中已有27家获得了国家级的绿色工厂的认证,在牧场的变废为宝、废物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实验。

值得注意的是,低碳转型非一家之功。作为国内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龙头企业,谈及企业的实践经验,金发科技可持续发展与公共事务总监高杨表示,公司会联动上下游去提升其绿色低碳再生材料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和服务体系,构建塑料循环回收系统,配合全产业链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查与持续减排,以加速产业的整体减排。

仍需努力——可持续发展事业期待更多创新

ESG已经成为投资界的主流趋势,可持续发展事业仍需要更多的投入。

例如,刘微坦言虽然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在以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为代表的先进离散制造业,但当前工业企业的节能降碳依然存在较多凭人工经验,无数据可依的难题,导致缺少精细的能源调度,甚至冷机群系统只能被部分利用或者荒废。

高杨则指出,每年全球只有约9%的废塑料得到了有效回收利用,很大一部分是被填埋焚烧,甚至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和土壤,而循环经济是解决塑料污染的关键路径。而作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002573.SZ,股价5.76元,市值82.63亿元)总裁李其林对环境产业面临的多重问题深有感触。

李其林表示,低毛利陷阱是当前环境产业面临的首个典型问题,同时环境产业在资本市场也遇重重挑战。环保项目普遍存在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较大、投资回报较长等特点,一直存在融资相对较难的问题。在债权融资方面,近年来大力倡导的绿色金融,公募REITs等新型融资工具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足以弥补金融周期对环境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在股权市场,环境上市公司的市值总体仍处于低位区域,主流环境企业今年的涨幅相对于其他战略新兴产业也较低。

在此背景下,环境产业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截止目前,央企有近半数的企业布局了生态环保产业,20多家省级环保集团相继成立。过去三年,同时也有五、六十家细分市场的民营环境企业上市。央企体系、省级市场是否会形成封闭市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将如何与产业共同发展?这也是当下环境产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李其林说。

危中取机——绿色低碳转型孕育新发展

危中存机。尽管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当下的经济复苏、环境产业政策驱动和环境要素整合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三个机遇。

李其林表示,龙头企业整合市场、制定商业模式,科技企业专注创新、协助提升盈利能力,运营企业数字化赋能、提升“增质效”,金融企业投资创新溢价、投资资产增值,这种多元协同合作,可能是未来环境产业再次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场景。

夏光表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都是未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而绿色低碳改造则是机遇之一。“因为我们现有的产业,包括很多传统的产业,是需要通过改造提升实现新的发展。老的产业也会获得新的生机,这里面都有大量的机会。”夏光说。

施懿宸则指出,从企业长远发展看,ESG实践不仅是符合监管要求,同时与企业市值管理、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品牌形象相关,而且“ESG不只是所谓的成本,它其实是一项投资,回报在未来”。

施懿宸建议,企业可以从五个方面思考ESG做得好不好,分别为营收增长、成本降低、政府及监管支持、生产效率提升、投资及资产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企业在会上也提及了其ESG相关的长期计划。

例如联想集团制定了未来10年的科学碳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公司运营的直接和间接排放进一步减少50%;部分价值链,包括供应链的碳排放强度降低25%,并在2050年年底前实现净零排放。小米集团计划不晚于2030年,主营业务排放量降至基准年排放量的30%;不晚于2040年,主营业务排放量降至基准年排放量的2%,具备净零排放条件。蒙牛集团提出了到2030年蒙牛要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