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股票 > 正文

【世界新视野】册亨县:山区小菜心的成长之路

2023-05-25 20:11:10来源:中国黔西南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册亨县:山区小菜心的成长之路~立夏后,走进册亨县各乡镇(街道)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 册亨县:山区小菜心的成长之路~

立夏后,走进册亨县各乡镇(街道)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片片碧翠青绿的菜心长势喜人。每天一大早,数十名务工群众便来到蔬菜基地采收菜心,中午时分,这些新鲜菜心将被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截止到4月底,册亨蔬菜采收量为9.27万吨,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菜心)3150吨。

航拍坛坪坝区采摘菜心 王国义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小小“菜篮子”事关“大民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之一,册亨县不断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和要素配置、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菜心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册亨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

土地转出新活力

“半年前,我们大家还都是零零散散地种植,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600多亩的规模化种植了。”对于村里的规模化种植方式,册亨县丫他镇板街村村民黄佳成非常自豪,他说,成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数字化等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种植效率。

册亨县引进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冗渡镇、丫他镇多个村庄对蔬菜产业用地实行统一流转,流转费用为每亩每年800元。

丫他镇蔬菜基地,当地村民正在采收蔬菜。叶方杰 摄

土地流转后,公司开始实施土地平整,以此实现土地化零为整、高度集中,让零散农田变为“一块地”。

“土地‘化零为整’后,实现规模化种植的任务已完成了一半,但因为老百姓多年零散种植,田地间没有道路相连,基础设施为零,‘种得下’没问题,‘种得好’很难!”公司总经理黄海兵表示,想要让“一块地”真正带动农民增收,还需要通过配套设施把土地“连”起来。

为此,册亨县统筹使用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在蔬菜基地里修建硬化路、冷库、滴灌等农用配套设备。

“我们秉持‘按需设计和填平补齐’的原则,做好基础设施统一配套与土地规划统一流转两统一,建设高标准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册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封江说。

蔬菜包装 叶方杰 摄

在册亨县丫他镇板街村14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里,沟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农机车能开到地头去……田间基础设施的完善打通了产业建设“阻点”,疏通了发展“梗点”。而板街村蔬菜基地的现状,只是册亨县所有蔬菜种植基地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册亨县整合各项资金共3500余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县共为蔬菜产业基地修建河道5.4公里、机耕道15.2公里、排灌沟渠11.6公里、平整土地4800亩,为4500亩耕地安装喷灌(滴灌)设施,建成两座冷库(库容3500立方米)及配套分拣中心。

规模化种植带来的是产量与农户收入的提升。据统计,2022年,册亨县种植蔬菜22.92万亩,创造产值7.15亿元,较土地统一规划前,产量提升超过10%,农户年均增收4000余元。

龙头带动谋发展

“能够成为供港蔬菜基地,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册亨距离大湾区1100多公里,蔬菜如何能够保质保量及时地送过去,一度让我们头疼。”王封江表示,为保证蔬菜品质,册亨县的蔬菜需要在15个小时内送到粤港澳大湾区,这对于当时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的册亨来说很难做到。

为补强产业链条这一薄弱环节,册亨县通过引进成熟的龙头企业来改变现状。册亨县将龙头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与本地的劳动力资源结合,创新“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发展蔬菜产业,即由企业负责前端良种繁育、中端技术服务和后端产销,当地农户参与种植管护环节。

新鲜蔬菜装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来源:贵州日报)

如今,册亨县的蔬菜从地里采摘后,被快速送进冷库预冷至零度到四度之间即打包装车,全程冷链运输发往深圳、香港、澳门,全程大约需要12个小时,直至超市上架不超过15个小时,旺季时,每天约有10吨蔬菜从册亨运往大湾区。

为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加农户收入,册亨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让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紧密联结在一起,符合标准的蔬菜采摘后,及时收购入库,缩短各环节之间的耗时,为农产品外销建设了“高速路”。

同时,这种合作模式也是一种利益联结纽带,企业方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与农户持续合作,在农忙时,既能保证务工人员充足,又能给当地农户增加收入。以丫他镇板街村蔬菜基地为例,这里每天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2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工资100元左右。

技术助力创增收

“现在的品种我们都没什么种植经验,刚开始种植时,遇到病虫都不敢随便喷药,生怕把菜给喷坏了。”黄佳成表示。

为此,册亨县通过与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搭建技术服务平台,由中央、省、州选派到册亨县的科技特派员与县农技人员组成“三农”技术服务团队,对基地作物规范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日常管护、高质量生产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专业技术服务与指导。

“通过提高农户们的种植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增加菜农收入,是我们近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册亨县农业农村局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负责人、高级农艺师李斌表示,近年来,册亨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农技专家,聚焦种源、技术培训、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现代化种植蔬菜 叶方杰 摄

据了解,2022年,册亨县的“农技专家团”有近50名技术人员,分为7个服务组,对全县13个乡镇(街道)开展了技术指导服务,共累计开展200余次培训,26次农业技术宣传活动,为20余万人次提供技术指导。

“有了专家的指导,蔬菜是越来越好,从开始的一公斤3元涨到7元了,咱们的干劲也是越来越足了!”岩架镇洛凡村村民陆正高笑着说。

农产品品质好了,自然也就不愁卖了,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据统计,蔬菜基地年亩产量在3600公斤以上,以均价7元/公斤的价格实现全产全销,亩产值2.5万元以上。

“册亨县今后将继续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抓好设施配套、生态栽培、质量安全、健全机制等工作,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让农户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远。”王封江十分看好当地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肖雄 特约记者 叶方杰)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