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别用老观念看“清北硕博下余杭” 人才是否浪费是一个伪命题

2020-09-03 10:53:25来源:光明日报

浙江杭州余杭区2018年引进人才的公示近日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有观点认为,清华北大硕博毕业生去了街道办,是屈就。实际上,杭州余杭区大量引

浙江杭州余杭区2018年引进人才的公示近日在社会上引起热议。有观点认为,清华北大硕博毕业生去了街道办,是“屈就”。实际上,杭州余杭区大量引进清华北大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生的做法已持续多年,区一级负责人亲自带队到清华北大招聘毕业生也早已是惯常做法。

这一做法,首先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是迫切需要。2019年余杭GDP逼近3000亿元,比肩青海省,财政收入超过700亿元,居浙江首位,在全国区县经济榜上也仅次于江苏昆山。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余杭上半年GDP仍一骑绝尘,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该区已成为以某著名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主要集聚区,当然主要的增长也得益于此。

一个小小的余杭,绝非我们想象中简单的一个区。如此庞大的一个经济体,需要高水平社会治理和高水平服务团队的支撑。换句话说,余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当然,吸纳这些资源也离不开当地强大经济的支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清北硕博去街道办之所以引发争议,还在于事实与存在于不少人脑中的固定设计相冲突了。一些人不自觉地认为,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应该是去“高大上”的地方,比如科研院所、大国企,中央部委等。更主要的是,不少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知存在严重误区,还停留在“低端化”的阶段,甚至是戴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妈的时代。

但事实是,我们早已超越了那个阶段,尤其是浙江等先行地区,走得更远。如果我们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基层,把一个个街道,一个个区县的治理水平与办事效率大幅度提升,这不很好吗?

前段时间,公众对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进行热议,也是同样的背景和道理。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引导并改变一批人,一个优秀的校长,则可以影响改变一个学校。名校毕业生涌入中学一线,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提升是一件好事。

当然,优秀大学生涌入基层一线,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高端人才去向的狭窄。当前,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时代,今年研究生招生数已逼近百万,远超90年代本专科招生总量。今年高校毕业生874万,留学回国人员逼近60万,占城镇新增劳动力的85%以上。粗略估计,当前985高校每年毕业人数达10余万。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自然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受限于高端产业发展相对不足,相关岗位其实非常有限,在短期内也很难有改变的可能。

舆论场上的一些非议声中,显然还夹杂了道德的批判。如果这些学生去的是边远地区的区县或街道办,相信不少人会竖起大拇指。有的人还认为这些学生奔赴余杭只是贪图丰厚的物质待遇。暂且不论是否有价值,这些学生追求一份体面的工作,谈不上有错。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区去,但也没必要对作出了其他选择的学生口诛笔伐。我们不能这边批评就业歧视,那边又歧视一些就业选择。

人才是否浪费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学历出身并不能代表就一定是人才。关键是,如果浪费,这个“人才”第一个就跑掉了,因为他永远有用武之地,永远有选择,这也是我们需要修正的一个观念。

(作者:陈志文,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关键词: 清北 余杭 人才

责任编辑:hnmd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