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在加紧建设中

2024-08-26 16:13:33来源:青海日报

初秋时节,高原如画。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在加紧建设中。起钩,往左……钩停

初秋时节,高原如画。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和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在加紧建设中。

“起钩,往左……钩停……落钩……”8月24日,在川青铁路中铁大桥局尖扎黄河特大桥北岸钢梁施工现场,负责吊装的周立军师傅一边通过对讲机与拱上吊司机沟通,一边和三四名工友配合,通过一台70吨全回转桅杆吊机将第10节间Z-1号下弦杆加劲弦吊装至指定位置。

虽已入秋,但依然能感受到高原骄阳的火辣,工人师傅皮肤晒得一个比一个黝黑。“钢梁热传导性好,升温很快,特别是在七、八月份,有时候吊装时间不凑巧,得中午抢班打冲钉,要是手套没戴好碰到钢梁表面,就得烫一个‘铁板烧’。”杆件对位完成后,周师傅这才稍稍缓口气,放松了刚刚工作时认真严肃的表情,幽默地跟记者聊了起来。

站在钢梁上眺望,不远处尖扎县有名的昂拉大白塔屹立在大桥线路右侧,一白一青,交相辉映,别有一番意境。与之相呼应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有的正在桥面上安装防护栏杆,有的戴着面罩在桥面板上进行焊接作业,有的正系着安全带、戴着安全帽在打冲钉……工程有序进行着,未来一座铁路钢珩拱桥将跨越黄河,与这里的山水融为一体,造福群众。

“尖扎黄河特大桥桥梁总长1596.2米,其中主桥为141米+366米+141米三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全长648米,一跨过黄河,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也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黄河的铁路钢珩拱桥。”川青铁路中铁大桥局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朱烜自豪地说。

这座铁路大桥的确与众不同,记者发现水中竟然没有桥墩。为此,朱烜解释到,大桥最开始设计跨度只有350米,当时北岸的28号主墩刚好有半个墩子处于黄河河道内。考虑到该区域刚好处于黄河尖扎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其中有拟鲶高原鳅、黄河裸裂尻鱼、极边扁咽齿鱼等珍稀物种,因此当时就将设计变更为主跨366米,一跨过黄河,减少了水上施工对特种鱼类繁殖的干扰,进一步保护了黄河流域物种的多样性。

同时,项目部也对原来的“先拱后梁”采用码头运梁的方案,变更成了“拱梁同步”的架设方案,这样一来,现场施工就基本上跟黄河完全隔离开来,不会对黄河水资源和国家特种鱼类产生任何影响。

为确保大桥钢桁梁架设顺利推进,现场运用了很多“高科技”。在架设之前,建立了钢桁拱桥BIM信息化模型,通过对节段进行三维数字测量,构建杆件三维逆向模型,检查分析杆件及节点板加工精度。同时,运用虚拟预拼装技术,有效预见实际拼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拼装误差。还利用逆向数字化模型,对相关节段轴线、标高和扭转偏差等参数进行调整、对节段拼装点进行必要校正,从而有效降低整体拼装误差,实现高精度线形控制。

“怎样把这些杆件精准的定位好,离不开晚上我们测量队出动。”现场测量负责人孙仔明说:“白天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向阳面和背阴面梁的伸缩不一样,测量值不准,会影响测量精度。所以,最终的定位测量都是选在23时以后。我们在大桥四周设置了一个独立测量控制网,每个节间有四个定位观测点,通过采用徕卡智能机器人TS30进行反复测量,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偏位分析,有时一测就是一整晚。”从孙仔明向上扬起的嘴角看得出,他对如何高精度控制大桥的架设精度非常在行,且胸有成竹。

川青铁路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快速铁路通道之一。建成后,不仅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极大改善民众的出行条件。对于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大经济带联系,贯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桥正在进行钢桁拱架设阶段,主桥共设计50个节段,北岸已经架设到第10节段,南岸架设到第7节段,预计2025年7月实现主桥合龙。”朱烜说,项目建设始终坚守安全底线、质量第一,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推进此工程建设,力争打造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现场记者能真切感受到,大桥建设者们尽管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每个人都为能参与这个世界级的桥梁施工而感到骄傲。

返回项目驻地的路上,太阳已西下,天边燃起一大片似火的红霞,宛如万面红旗招展。回头望去,在建中的尖扎黄河特大桥正如一把巨大的“天弓”,黄河就像一把“神箭”,屹立于苍穹之间蓄势待发。(倪晓颖)

关键词: 川青铁路建设 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 尖扎黄河特大桥 川青铁路中铁大桥局

责任编辑:hnmd004